您的位置: 首页 > 《醴瓷》

跋涉者的足迹

2020-03-27

跋涉者的足迹

文 杨永善

邓文科老师是全国著名的陶瓷产区醴陵的代表人物,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他穷其一生热爱陶瓷艺术事业,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不间断地学习,默默地从事着创造。
 
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63年的夏天,我刚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留校的第二年,也就是初出茅庐的我,带着陶瓷美术系一个班的学生到醴陵来参观实习,第一次接触到邓文科老师。那时候,他已是国内陶瓷美术界小有名气的青年陶瓷美术家了。在彩绘工作室中,我们观摩他画釉下五彩花瓶。他技法熟练,讲解清楚,画面漂亮,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.同学们都非常钦佩他的技术和艺术。
 
在这之后,我与邓老师虽无个人间的交往,但因为我一直比较关注国内各个产区的美术设计人员的情况,所以很自然地对他了解多了起来。他一直在醴陵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装饰艺术的创作设计,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没有离开过这一工作,辛勤劳作,从不懈怠。他的刻苦用功,在专业方面执着追求,在国内陶瓷艺术界许多人都是知晓的。在每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和每一届全国陶瓷创新设计展中,都可以看到他精心设计和绘制的陶瓷作品。多年来他立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,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向前迈进。在艺术风格方面,努力求变化,求发展。看他的作品可以明确地感受到,他对每一件作品都是潜心构思、着意经营的,从创意到制作,都是一丝不苟的、认真严肃的。正因为如此,众多作品在展厅同时陈列时,邓文科老师的作品也许开始并不那么突出和吸引人,但当你静下来仔细欣赏每一件作品时,则会发现他的作品是很耐看的,是有很多东西让人欣赏的。因此,有人说他的作品深入,也有人说他的作品深厚,当然也有人指出他的功底坚实,更有人谈到他的作品富有意蕴。
 
艺术作品展出,自然要有人评论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这是很正常的,他也是很愿意听取人们的评论的,认为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。他曾经谈起过,没有机会进专业学校学习,少时只读过小学,便开始了艺徒的生活。在以后的几十年中,他不仅要学习陶瓷方面的手艺,学画瓷器彩绘,还要学文化课,不断充实和丰富着,也滋润着他的陶瓷艺术。当我们初次接触邓文科老师的时候,感到他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。其实,他连中学都未读过,他的知识完全是靠在青少年时期的工余闲暇中,自己找书来读,不断向人求教,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。他在学业上求进取,勤奋用功,持之以恒,所以才不断地获得知识和文化,丰富着他的艺术修养。
 
记得有人在谈到“文化”时曾说过:“经历也是一种文化,奋斗的经历加上深层的思考,更是一种书本上难以得到的文化。”
 
邓文科老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陶瓷艺术家,而且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画家和书法家。他画得一手熟练的写意画,不仅擅长花鸟,而且在人物画方面也很精到;他爱好书法,尤以篆书和隶书最为精彩。只是他很少向人们出示书画作品,因而人们只知道他的釉下五彩画得很好,对他在书画方面的成就知道的不多。因为我知道他的篆书很有特色,向他求字,他为我写了一幅篆书“生无所息”,这句话对我是激励,对他来讲是真实的写照。在这大半生中,从他进入社会,开始从事陶瓷生产和设计起,在学习和创作方面就未曾停息过,在文化艺术修养方面不断完善自己,进而在实践中,积累经验,总结方法,上升到理论思考。
 
邓文科为人为学的精神和道路,对于我们每个人,都应该有所启发,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宝贵的精神,有了这种精神,每个人都会不断地前进,不断地有新的创造和贡献。
 
(文章来源:《杨永善文集》,文章有删节。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,著名陶瓷设计家,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委员。)
 

 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18007410123